昔日“老兵”刻忠誠,今朝“新警”立功勛。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在推動新警成才計劃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后浪”,他們年齡不一、崗位不同,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新警”。
季磊就是這警營“后浪”中一朵奔騰的浪花,今年35歲的他,2006年12月入伍來到雪域高原衛國戍邊,16年來,他始終保持入伍初心,一步一個腳印,現已成長為喀什邊境管理支隊瓦恰邊境派出所副所長。
扎根高原,立下多項戰功
去新疆,到南疆,扼守素有“天路”之稱的新藏線北大門!
2006年,年僅19歲的季磊懷揣從軍夢想,如愿以償地穿上軍裝,來到原武警喀什邊防支隊葉城機動中隊服役。
入伍第二年,季磊憑借過硬的軍事技能當上了班長,跟戰友一起參與邊境巡邏踏查等任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和不斷提煉總結經驗,季磊帶出了一大批頂呱呱的兵,他管理的班排中,先后有30余人考上軍校,12人榮立個人三等功。
在實戰中,作為班長,他始終沖在第一線,帶領戰友打贏了多場硬仗,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榮獲“公安現役部隊優秀士官人才一等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帶兵骨干”“十佳邊防衛士”“反恐尖兵”和“標兵士兵”等諸多殊榮。
一朝邊防兵,終生邊防情!“你不守我不守,萬里邊疆誰來守?”季磊常常與初來戍邊的戰友說道。
2018年,面臨部隊轉改,季磊本可以領取高額退伍費回家與親人團圓,兩難抉擇之間,他最終選擇穿上警服,繼續自己的事業。
“是這片土地讓我成長起來的,我愿意將青春播撒在這里?!泵鎸τH人的不解,季磊這樣說道。
轉改以后,國家移民管理局提出鍛造“四化”隊伍目標和全警實戰大練兵重大部署。為了能夠適應新體制、新要求,季磊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努力將實戰經驗運用到當前新體制下的警務實戰中。
2019年,在季磊的積極推動下,該支隊與喀什地區公安局特警支隊建立聯合培訓機制,季磊成為了教官團的一員。
“你們的戰術戰法太老套,不靈活,估計學完了也沒啥用?!焙途5耐窘涣鲿r,他們提出了質疑。
面對質疑,季磊明白,戰術老套,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邊境地區與繁華都市不一樣,全是大山溝壑,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高寒缺氧、地形復雜,很多新型電子裝備不適用。
作為教官,季磊先后多次在國家移民管理局和新疆邊防檢查總站警務實戰教官培訓中與全國各地戰友探討交流,一邊探索實踐新戰法、一邊示范教學新理念,逐步形成了適合支隊實戰的經驗。
“三人協同,突擊……”2020年6月,為進一步豐富實戰訓練載體,季磊在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多次組織民警深入海拔4100米的高原腹地開展實戰化演練,增強隊伍在高原復雜環境下的綜合實戰能力。
積極探索、實踐應用。季磊結合警務室和派出所(站)警務工作實際,采取現場教學、送教上門的方式為一線戰友送上“練兵大禮包”,逐漸形成了“骨干帶警長、警長帶民警、民警帶輔警(護邊員)”實戰練兵機制,打通實戰練兵“最后一公里”。
2021年,在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崗位建功百名新警成才遴選活動中,季磊憑借自身實力榮獲標兵稱號。
心系百姓,將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轄區群眾就像自家人,有什么事搭把手是應該的,何況咱身穿這身警服?”
時任排依克邊境派出所阿特加依里村警務室民警的季磊與同事馬那斯·伊力亞斯交流道。
阿特加依里村地處瓦罕走廊最東端,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以上,最冷時達到零下39度以下,自然環境十分惡劣。
村子不大,只有近500名農牧民。村警務工作中,群眾的柴米油鹽、急難愁盼是民警心中的大事。
去年10月13日,轄區有10余名務工人員因勞資糾紛將負責人帥某圍堵起來。季磊趕赴現場處理,一邊耐心調解,一邊說明利害關系,最終為工人討回拖欠的40萬元“血汗錢”。
駐村期間,季磊與戰友馬那斯累計走訪群眾430戶2500人次,開展各類法律法規宣傳40余次,參與救援行動6次,調解矛盾糾紛9起,解決群眾困難50余次,累計巡邏900余公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年6月7日,季磊被支隊破格提拔為瓦恰邊境派出所副所長。他說,在新的崗位上,將用實際行動繼續書寫移民管理事業的“大作為”。